盘点 | 2016年我国有轨电车技术研发六大重大突破一览
文 / 闽西新闻网2016-07-14 10:42
       结合国内外有轨电车的发展经验,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并结合各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2016年我国有轨电车的发展趋势如下:
 
轻量化
       轻量化一直是轨道车辆行业永远的主题,减重降耗一直是其追求的目标,体现在通过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减重,通过车辆集成设计减重等方面。
      复合车体技术。不锈钢、铝合金、碳钢和复合材料的大面积运用,在保证车辆性能的前提下,运用粘结技术,使用骨架、蒙皮模块化结构减少车体自重。
     复合新型材料车辆设备备件的运用。车辆设计过程中,各种安装支架、骨架、扶手现在通常采用不锈钢材料和铝合金材料,新型材料的运用,如碳纤维、7系铝合金等材料的运用,将有效减少车辆设备件的重量。
    车辆设备的集成设计。车辆设计过程中,通过模块化设计、集成设计、减少单独使用的设备件。
    车辆其他设备优化减重。车辆设计过程中,除车体、转向架等关键部件外,从大部件开始,通过车辆部件的有限元分析(FEA),优化结构,减少设计重量。
 
无接触网技术
        国内用户对无接触网供电技术的喜好程度,远远超过了国外用户的预期。以阿尔斯通的APS技术,安塞尔多的TRAMWAVE技术为代表的第三轨供电技术,技术水平高,造价高,技术壁垒大;以庞巴迪为首的PRIMOVE技术,一直未能正线运用,且旅客对此类技术的效率问题、电磁辐射问题一直难以接受;基于超级电容和蓄电池技术的储能技术,难度较低,更适合于国内用户,但是储能装置的生命周期成本问题一直是用户关注的焦点。适时开展一些新技术如燃料电池技术的研究和运用,类似这样的新技术,国外几乎与国内同步,与国外用户开发难度相当。
    与技术引进相比,自主开发的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通过不断试验、优化设计和改进设计,对储能装置的控制策略和能量利用策略进行优化,对储能装置的LCC成本进行评估。开发基于信号控制的全自动化无接触网解决方案必然需要提上日程。
 
永磁同步直驱电机技术
         永磁电机具有效率高、起动转矩大、起动电流小、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随着新材料的开发,尤其是永磁技术的突破性进展,直流电机无刷化这一前沿技术得到运用。直流电动机采用永磁励磁后,既保留了电励磁直流电机良好的调速特性和机械特性,还避免了励磁绕组和励磁损耗的问题。斯柯达已率先开始了小功率的永磁电机在有轨电车上的运用,国内永磁电机在公交车上运用也逐步展开,但是永磁电机技术在轨道车辆上的运用目前速度还较慢,但这是一个趋势。
        结合基于超级电容和蓄电池的无接触网技术运用,永磁同步直驱电机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开发基于此电机的牵引控制技术以及转向架技术势在必行。
 
交叉学科技术运用
        国内汽车设计技术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正在逐步展开开发设计工作,汽车设计的专用技术,相对于轨道车辆行业,成本更低,技术更加成熟如NHV(噪声、振动和不平顺)技术等一类专用技术,随着用户对舒适度的关注,必然会逐步渗透到轨道车辆设计行业,交叉学科的运用也必将成为一大趋势。
 
自主化
        不管是采用何种方式开发的有轨电车,现有的100%低地板车辆关键部件一般均为进口部件,自主化部件的设计、装车试验和验收工作一并展开,当然这也需要车辆制造公司、国家的政策支持和用户的支持。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 021-51870312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备案号:沪ICP备15057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