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为期三天的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 2016)在上海正式开幕。HUAWEI CONNECT2016是华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面向ICT行业的全球生态大会,由原有的HCC(华为云计算大会)、HNC(华为网络大会)、HDC(华为开发者大会)整合而来。全球超过2万名 ICT 行业的各领域精英、开发者、意见领袖、媒体等纷纷出席,盛况非凡。这也是华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
华为企业BG交通系统部总裁袁希林先生、华为企业BG中国区交通系统部部长路海空先生、华为企业BG交通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王凯先生共同现身交通行业媒体见面会,同与会媒体代表分享了华为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探索“重构网络,重构平台,重构服务”的发展历程与未来构想。在这样一场全球瞩目的大会上通过媒体所传达的信息,势必折射着行业发展的大势,凸显华为理念的变化。
因势而变 华为重构全联接轨道新格局
华为是一家成熟的企业,因为它有着近30年的发展历程;而同时,华为又是一家年轻的企业,因为它信奉“只有变革才能求生存”的法则,所以华为一直在伴随着时代和技术发展带来的变革,每一天的华为都是全新的华为。
华为秉持“更美好的全联接轨道”理念,致力为客户提供数字铁路、数字城轨等解决方案,通过LTE、GSM-R、敏捷网络、BYOD、云计算等创新ICT技术提升行业信息化水平,促进货运服务的社会化转型,提升乘客旅行体验,增强人、车、路之间的有效协同,助力客户构建全联接高效、安全、可持续的轨道交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经济在提速,城轨效率的提升迫在眉睫。在发言中,王凯首先提到重构的话题。纵观整个城轨发展趋势,就会更容易理解华为为何要在这个时间点谈到重构。“2003年,全球第一条无人驾驶技术应用于巴黎14号线,此后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很缓慢,其中包括车辆的因素、供电的因素等。直到2005年才又有新的地铁线应用;2010年,国内才开始进入了自动驾驶的时代。根据公共交通国际联会(UITP)讯息,除了中国以外,共有40%的老线将改造为全自动驾驶线路。 ”
跟原有的模式相比,新技术将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 王凯总结了如下三点:调度要集中化、行车要自动化,通信要平台化。“原本由人工或者司机来操作和监控的业务,进入自动驾驶以后,就要变成一种可靠安全的业务,集中到中心去。所有新的业务承载到网络来,这就需要更高效,更可靠,要有质量保障的网络承载。进入新的自动驾驶时代以后,对这张网络提出了新的要求。”
华为企业BG交通行业解决方案部总经理 王凯
传统的城轨车地通信网络采用无线WiFi技术,乘客的手机热点服务等都是2.4G公共频段,而城轨通信技术很早就用这个频段,不可避免会出现干扰。随着公共安全意识的提升,城轨需要更高清更智能的监控系统。新的技术在新的业务驱动之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变革时期,华为同样走到了十字路口,面临着战略和方向上的选择。究竟要何去何从?针对行业的发展需求,华为提供了城轨云的解决方案,在LTE1.8G的专有频点的可靠承载下,为网络包括信号在内的通信各子系统提供有效保障。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华为很快以“风林火山”之势,调准方向,开启了新的征程。
十余年来,华为深耕城轨通信领域,已经服务全国20多个城市的业主单位,已经50多条地铁线使用华为安全可靠的有线无线以及中心服务器的承载。在华为全球版图上,华为轨道方案累计服务超过10万公里的里程,可以绕地球整体两圈多。
顺势而为 华为云战略助力地铁安全运营
谈到目前华为的发展态势,路海空表示:“目前在国内市场,华为所进入的领域份额都是很高的。在轨道交通领域,我们今年上半年实现了高速增长。”华为用变革之光,开创了全新的ICT的时代。
“未来的轨道交通是全联接交通,传统系统中各个系统非常完善和丰富独立,但这种烟囱式的系统阻碍了跨域的联接。华为在这个时机,适时提出了城轨云的概念,把需要集中管控的各个系统通过云化管理起来。华为城轨云的解决方案,能够把城市轨道交通各个系统,包括乘客的票务系统综合管理起来。“我们提出这个概念的初衷,其实也是产业向前发展的需要。”
华为企业BG中国区交通系统部部长 路海空
相比于传统工业时代以企业为中心、大规模生产的状态,未来商业呈现的是C2B个性定制的特点,产品按照客户需求进行生产,因而要从以自己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
“在轨道交通领域,我们现在也在跟多家客户和多家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沟通。轨道交通应用涉及大量的终端和传感器,包括摄像头,包括温度和湿度压力等传感器。目前这些传感器数字读取好多还是靠人工,或者是一些简单的封闭的系统读取。华为希望通过把我们的通信模块,主要是芯片,嵌入到各种传感器系统,摄像头里面,把这些信息的读取、调用能够通过后台智能化的平台统一管理起来。这块工作目前在监控领域开展,相信不久的将来在中国的轨道交通市场会有一些物联网应用案例。”袁希林对于云战略的解读颇为精彩:“云战略是华为公司的整体战略,整个公司在云战略的投入也非常大,这是华为公司的战略方向。针对轨道交通行业本身,我们也是充分把云的技术引入进来。云影响着行业发展,行业发展对云的需求是切实存在的。
华为企业BG交通系统部总裁 袁希林
“华为目前与和利时一起做的综合监控联合解决方案,通过云技术整合业务系统和IT设备,这个整体解决方案是需要综合监控厂商、ICT厂商共同合作才能实现,这也是我们说的一个生态的概念。”
对于云战略,华为抱有绝对信心。回顾全世界成功的企业,他们的成功都在于颠覆传统,要么创新商业模式,要么创新技术,都是要推翻已有的东西。厚积薄发的华为,以最快速度拥抱了这一新技术。
乘势而上 华为联手合作伙伴共同把蛋糕做大
企业发展必须清楚认识自己,有一个清晰的战略规划,需要从客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不能只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发展,而需要从整个行业的角度出发,重视合作。在整场媒体见面会上,三位华为交通行业的领军人物对此颇有共识。
“我们一直是紧贴着客户进行服务,与合作伙伴一起,站在业主的角度考虑问题。华为是一家做ICT的厂家,但是必须站在业主的角度和业务需求切身考虑问题,既有开放的心态与技术,还要深入理解行业。”
“举一个简单具体的例子,最初不是每一个路局都能申请到5M甚至10M的无线频谱带宽,我们在创新的过程中发现有的地方业主在申请的时候可能只有5M甚至更低的带宽,我们开始为业主着想,如何用技术手段把对带宽的需求降到最低,这也是后来华为首先在国内推出的小频宽技术的起因。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从业主的成本,从它的频宽的角度进行创新。实际上我们的创新也需要跟合作伙伴进行一起进行,整个LTE通信系统还牵涉到车上的调度台,都需要跟合作伙伴一起同步创新。”
随着华为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发展,其核心业务也正在成为行业普遍关注的焦点。郑州地铁一号线开国内地铁LTE技术应用先河,到今年开通的深圳11号线,华为准确把握了技术发展的脉搏,也保证了地铁更安全可靠的运营。
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下,华为凭借其技术、设备、渠道、人才、系统等多方优势, 不仅在国内城轨行业发展非常快,在海外也取得不错的成绩,包括欧洲市场以及多个发展中国家的市场。但是当有记者问到市场份额时,袁希林如是说:“其实相对于市场份额,华为更关注的是怎么样把这个蛋糕做大。从运营商业务开始做起,发展到今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跟合作伙伴一起发展市场的必要性。如何把蛋糕做大,比拿多少的份额更重要。华为非常愿意和合作伙伴一起共建良好的生态系统。另外,新技术创造更多的机会,我们也会和合作伙伴一起推进。”
“华为只拿1%的利润,把其他的分给合作伙伴。”对于华为的提法,有人钦佩,有人不解,却无人不向它投以关注的目光。
路海空的总结发言为我们解读了疑点:“截止到8月,国内已有44个城市规划了城市轨道交通,这个市场可以参与的空间非常大。我们希望在这个空间基于ICT基础设施,基于对ICT的深刻理解,再结合合作伙伴一起能够应对客户的需求,把ICT、轨道云这些优秀的技术能够更好地推动起来,让更多人更早地享受到智慧的地铁。”
正式进入城轨市场仅仅五年时间的华为交通部门的势头,不禁让人想起一种植物----毛竹。在最初的4年时间里,毛竹仅生长3厘米;但是从第五年开始,却可以30厘米/天的速度生长,只用6周时间就可长到15米。原因就是,这株生命用4年时间将根在土壤中延伸了数百米。想必在华为的心中,发展中的城轨业务正如毛竹一般,夯基蓄势,直待根深叶茂。
(编辑:晓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