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22日新鲜出炉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个全新的词汇“两新一重”瞬时间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所谓“两新一重”是指将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主要是: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一代信息网络,拓展5G应用;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两新一重”之所以被纳入整体进行考量,当然一方面是因为它们都有明确清晰的发展价值,能够直接提升经济增长、惠及民众生活;另一方面,“两新一重”具备明显的相互支撑关系,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前景。尤其首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新基建”,其产生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的生产能力,真正意义上增加社会经济发展的“后劲”。
毫无疑问,“两新一重”的明确发展目标中,新一代网络技术、算力技术、智能化技术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担负着激发新消费需求、助力产业升级的重任。那么具体到技术世界本身,新的技术契机将如何一步步发挥价值,最终成为新基建的助推器,带动“两新一重”整体发展呢?
就目前技术形势与产业逻辑来看,5G代表的新一代网络技术,也就是“新联接”的到来最有可能作为“两新一重”整体产业经济价值更新的启动点。因为5G具有明确的价值体系、具体的产业时间轴,又肩负着各领域、各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创新底座的战略价值。
让我们来从5G新联接出发,梳理一下技术升级与融合,将如何一步步在“新基建”视野下形成整合震荡。最终创造出的“震荡波”又将如何影响中国经济与“两新一重”在下一个经济周期中的发展能力与发展方向。
从5G出发,新联接、新计算的融合,到“中国式新速度”的到来,像是一块块亟待组装的拼图。我们拿在手中的第一块拼图就是5G,以之为原点,可以不断找寻拼接口,吸纳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轨迹中的各种价值,最终组成完整的新基建战略机遇全貌。从而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生产力大规模发展,触发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产业革命。
让我们拿好这第一块拼图,一点点去找寻中国经济新周期的发展轨迹。
第一块拼图: 5G和F5G,勾勒全面迭代的新联接
从5G中衍生出的第一次“拼图”效应,发生在网络世界本身。我们知道5G的大带宽、低时延、网络切片能力将广泛赋能各行业与各技术,形成统一的新网络基础。而在网络世界,5G代表的移动网络并非全部,依旧有大量生产生活实践发生在固定网络条件下。所以5G的第一次拼图,是与固网的全面升级相组合,形成能够适配多元化网络需求的“新联接”。而5G带来的产业互联网需求爆发,也正好可以倒逼始终缺乏行业代际共识的固定网络产业形成统一代际标准,也就是全球共同呼吁的F5G。5月19日,在第十七届华为全球分析师大会期间,ETSI(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中国宽带发展联盟、葡萄牙电信与华为联合发起F5G全球倡议,呼吁全球光纤网络产业上下游环节加入F5G产业组织。在这份倡议中我们可以看到,F5G的基本技术组成部分,包括10G 无源光纤网络、Wi-Fi 6技术、200G/400G带宽等。F5G的最大产业特征在于,随着联接容量、带宽等方面有大幅提升,固定网络可以全面进入千兆光纤时代,支撑家庭和企业场景的业务创新,让5G能够支撑的云游戏、VR、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迭代应用同样发生在固网中。当然,千兆光社会的到来不会一帆风顺,F5G的产生需要全球的普遍共识,继而需要统一的架构、功能、容量和性能,以及统一的传送和接入标准。但相比于已经成熟的5G,F5G的发展周期刚好是中国经济可以利用和产生差异化的契机。中国有最长的光纤部署、最好的光纤入户布局,以及最多的光纤用户。推动F5G和5G在中国协同发展,快速适配产业实践和各行业经济需求,可以说是“新基建”周期中,依托新一代网络中国经济获得的第一个差异化战略空间——F5G和5G完成的这块拼图,就是“两新一重”所需要的完整“新联接”。此后,我们将会面对下一个问题:能够更好实现万物互联目标的新联接,如何在产业发展新周期中释放技术的价值。
第二块拼图: 新联接与行业融合重构网络+产业红利
“新联接”体系得到明确之后,中国社会经济必须开始的第二块拼图,是将新一代网络技术与各行业实践结合。组成5G+F5G+千行万业(即5G To B)的全新生产力发展格局。
我们知道,4G网络诞生以来,全球4G网总利用率刚刚达到60%。也正是这一问题,让很多人怀疑5G网络的建设是否必要,全球无线网络是否已经趋于饱和。而这个问题唯一的解释在于,带来10倍带宽增长的5G,并不仅仅如4G一样满足一般用户需求,而是通过自身特性突破应用边界,冲击产业和行业市场。5G网络特性中带有的网络切片技术,可以打开企业专网的全新空间,为各行业量身定制能够支撑生产力发展的网络,即5G To B将给各行业带来无限可能。举个例子,我们知道采矿行业一直都是“三高行业”的代表,工作中有很多令人担忧的因素。同时矿产又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科技手段保护采矿行业人员的安全,同时提高产业效率,是一件价值难以估量的工作。去年,河南洛钼集团与华为和中国移动合作,依托5G基础网络的高速传输,在露天矿区建立了“全天候、全覆盖、全流程”安全监管体系。依托5G网络,矿山实现了采矿机的远程遥控驾驶,让原本落后的矿山开采步入了数字时代。5G无人矿山,正在改变着整个采矿产业。根据相关资料,应用了5G技术之后,洛钼集团的无人矿山部署了40辆纯电动无人驾驶汽车,速度从每小时15公里提高到每小时30公里。整体运行效率大大提高,总体生产效率提高了30%左右。按五个矿山1000万吨产量计算,每年节省的人工成本约1200万元。
这只是新联接带来的无数行业红利中的一个单点,但其价值已经令人惊叹。根据估计,未来5G有80%的流量来源于行业,其中50%来源于行业增强,如基于 5G 实现的智慧城市、远程医疗等;25%来源于行业重构,如基于5G实现的智能制造等;25%来源于行业创新,如基于 5G 的车联网、VR/AR 带来的新旅游、新娱乐等。可见,以5G为代表的新联接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目标,就是联接千行百业,即5G To B将助力行业内部实现基于新一代网络环境的大幅创新。而新联接带来的另一个变化,在于各行业可以基于新的网络环境,衍生出交叉创新、跨行业创新的可能。尤其在制造、交通、智慧城市等基础领域的新联接创新,可以进一步通过行业成果赋能更多行业的生产实践,促进“两新一重”的整体效能提升。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目前阶段在 5G 网络上投入的1元钱,将可以带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7 元钱的产出,远大于此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产出比。这个机会下,新联接不仅将成为行业窗口,还将成为技术融合的启动器。如果说,新联接带来了10倍价值的网络迭代,那么全方位进化的计算体系则带来了10倍价值的多样性计算迭代。在新基建周期中,我们需要的不是10+10,而是最快速度形成10x10的价值提升。
第三块拼图:新联接交融新计算创建面向未来的数字化底座
在逐步阐述“新基建”体系的过程里,4月国家发改委对“新基建”进行了3大领域的产业分类。即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二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三是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如果说,新联接是5G和F5G的融合。那么在“新基建”的产业周期中,更重要的技术红利来自不同领域技术完成的多技术融合。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为核心,联接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技术产业体系,可以被称为新计算体系。新计算体系与新联接体系的全面融合,可以说是技术发展周期赋予的历史机遇。而二者在产业实践与基础设施建设过程里完成体系化融合,就是中国经济必须亲手发展的产业机遇。从技术逻辑上看,新联接带来的网络基础设施迭代,是云、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体系更好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完成计算、部署和训练算法的前提条件;而新计算带来的直接产业价值与发展空间,也是新联接落地的价值所在。二者互为表里,构成了算力和数据基础设施、新ICT技术、新网络条件,以及千行百业之间的立体交互形态。5G、云、AI的融合创新,已经在大量行业展现出了直接成果。比如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提及的智能制造。很多制造业企业都希望在质检、配料、工业建模等领域引入AI技术,完成高精度、低人工依赖的智能化转型。但这一方面需要云计算和边缘计算体系在工业系统中的部署,提供充足灵活的算力;另一方面还需要足够支撑工业生产效率的网络环境,实现工业数据与工业互联网要求的低延迟、高同步传输。而5G、云、AI的协同创新,让新计算与新联接完成拼图,构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通道。当然,伴随着5G的到来、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成熟,新计算体系也被赋予了更多任务和要求:比如泛在化计算、异构计算、云边端协同的全场景计算、AI带来的智能计算需求。随着产业数字化、行业智能化的过程不断加深,对多样性计算的需求也将不断加重。以“新计算”为重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和产业机遇,今天都在更热烈地向中国经济打开。
拼图的全貌: 创造中国式新速度,转化新基建
从新联接、新计算的技术逻辑,到国家战略中着重讨论的“新基建”、“新一代数字技术”,我们可以看到关键词就是“新”。这个新一方面取决于技术多领域进化迭代,带来的协同效应与可拼接性,也就是我们说的新联接一定要拼合新计算,再融合到产业中才能带来价值。而另一个新,则取决于无论是计算、网络还是智能,都在目前阶段展现出了另一个特质:“快”。比如5G 毫秒级的响应速度,足以支撑无人驾驶时需要达到的延迟要求;而更先进工艺和架构的芯片,让AI训练全面提速,展现出的也是“快”这个特色。某种意义上来说,从5G展开的新联接与新计算的技术产业拼图,还必须拼接上一个关键因素:当新技术融入各行业,推动行业由内而外发生数字化转型时,一定是一个从典型到批量复制、从个案到全案、从直接合作到产业链供应的变化周期,基于新技术的各行业创新转化速度将不断提速,最终承接下来的是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创造的各种“中国式新速度”。依靠“新联接、新计算,创造中国式新速度”,可以说是整个“两新一重”技术拼图的全貌。基于这一创新体系,政府可以加速数字经济发展,企业能够成就加速化、可规模复制、深入到生产重心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实现突破式发展。数据应用普遍、智能化水平高、安全可信可靠,应该是由新联接、新计算、新速度,带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显著周期特征。在新的周期里,“新基建”成果将源源不断转化、各行业生产逻辑将大幅度改写。而以此产生的经济发展动力,将持续改变中国在全球中的经济地位与科技地缘。关于那个方向的未来,相信会是一个值得期待的精彩故事。